叩响科创板,依图科技的招股书里说了些啥?

11月4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依图科技递交的招股书。如顺利通过,依图将以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方式登陆A股市场。截至目前,AI四小龙中,旷视、云从、依图均启动IPO计划;AI第一股究竟谁能夺得头筹,貌似越来越清晰。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营收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及3.81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1.68亿元、11.68亿元、36.47亿元和13.03亿元。

数据一出,不论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外界舆论一片哗然。但是,依图是否真的如某些媒体传播的那样,是吞金兽?

一、70%亏损由优先股公允值引发

招股书披露,亏损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占70%)及持续的研发投资。其实优先股引发的账面亏损非常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在遵循会计财务准则下的一种财务要求,本质上不能反映真实业务经营情况,不是实际亏损。

要知道,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一般只会出现在以国际会计准则(IFRS)汇报的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收入持续增长,人工智能芯片及算法技术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整体估值水平上升,引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换句话说,这其实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一个公司的成长性越大,估值涨的越多,相应公允价值带来的亏损就会越大。当然,优先股一般在上市时会自动被转换成普通股,该亏损在上市后的下一个财年会自动消失。

据2020年上半年数据,依图的营收为3.8亿元,净亏损13亿元,扣除因发行优先股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后,实际亏损为3亿多。可以预见的是,在IPO成功后,未来依图将不再受到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影响,净利润大额为负的情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在研发上依图也的确是真金白银的重金投入。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营收3.8亿元,研发费用为38,100.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0.10%。

对于冠以“吞金兽、输血、巨额亏损”来不负责任的博眼球和误导大众,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说到底,因为体量不一样、阶段不一样、企业的布局和聚焦方向不一样,衡量科技企业前途的一定不能单以“营利”,尤其是“利润或者亏损”为导向。换句话说,产品、解决方案是否能快速“解决用户的真正问题”,是否能加速“搭建渠道及落地场景”,极速适应市场,如何与大厂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些反而更值得关注。

二、复合增长率达223%,从算法转型为算力公司

在招股书中,已明确将依图定义为:人工智能算力公司。

「依图科技是一家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依图科技致力于全面解决机器看、听、理解和规划的根本问题,为人工智能的发展 和应用普及提供高性能、高密度和通用的算力,满足云端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和物联网不断增长的智能计算需求。」

以AI四小龙之名起家的依图,一路下来,实现了从算法公司到算力公司的转型。

招股书显示,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依图实现营业收入6,871.89万元、30,430.64万元、71,678.62万元和38,063.49万元,收入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复合增长率高达223%。

再看其业务模型,从软件—变为硬件—再变为软硬件一体输出算力产品,一直在一路升级。软件和硬件的产品阵列呈现逐渐扩大的势头,所提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发展到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和硬件产品组合,逐步演进到目前以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和自研硬件产品组合。硬件及软硬件组合的解决方案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逐步上升。

受益于求索芯片及部署求索芯片的算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硬件及软硬件组合的解决方案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使得依图跨领域应用场景的拓展及毛利率的提高,也成为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三、海外市场势头迅猛

2019 年度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与逐步普及,依图也加大了境外市场的推广力度,海外订单数量不断增加。

凭借过硬的产品性能和“硬科技”的技术实力,其服务范围已辐射亚、非、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增长,已接近40%。

截至目前,就业务具体落地情况来看,依图已为国内3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境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政府及企业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招股书显示依图将自己的同行业公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 Google、华为等国内外领先等覆盖多个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第二类是 NVIDIA、寒武纪等专业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第三类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旷视等为智能公共服务及智能商业业务领域提供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综合考虑主要技术、产品或主营业务相似度、行业知名度及行业地位、信息披露透明度等因素,依图选取 Google、华为、NVIDIA、寒武纪、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六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AI独角兽」企业,硬科技傍身,成长路上伴随科创国资基金的一路加持,上海政府的高度关注,会成为AI第一股吗?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文章不做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与立场,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谨慎选择与投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或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